摩肩接毂网

今天是深度剖析腾讯的第二篇,主要从投资角度讲腾讯的底座——微信。如果没有微信,腾讯的市值砍半也不能碰,没有微信的腾讯可能也很赚钱,却不具有足够深的护城河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微信就是腾讯的定海神针。从产

深度剖析腾讯:微信

深度剖析腾讯:微信

今天是深度深度剖析腾讯的第二篇,主要从投资角度讲腾讯的剖析底座——微信。如果没有微信,腾讯腾讯的微信市值砍半也不能碰,没有微信的深度腾讯可能也很赚钱,却不具有足够深的剖析护城河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腾讯微信就是微信腾讯的定海神针。

从产品的深度角度来说,微信是剖析市面上最好用的App,是腾讯人文和科技结合的产品。微信的微信成功,直接将张小龙推上了神坛,深度成为了无数产品经理学习和膜拜的剖析对象。(顺便说一句,腾讯张小龙的演讲值得每年看一遍)

今天这篇文章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微信,这款产品好在哪里暂且不说。微信的诞生,为腾讯带来了以下几个价值:

提升了腾讯的品牌形象:假设QQ通过改造适配了移动端,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收获了更多用户,腾讯是否依然可以取得今天的成功呢?大概率是不能的。QQ品牌在用户的心智中相对低端,给大家留下QQ用户三低(低学历、低收入、低职务)的印象,因此,QQ一直无法收获高端商务人士。

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:在移动互联初期,大家是既兴奋又紧张。兴奋的是出现了大量机会,紧张的是自己能否跟上时代不被淘汰。马化腾曾表示,有了微信,让腾讯拿到了一张移动互联网的船票,也结束了和微博的战争。

巩固了腾讯社交网络的地位:腾讯靠社交起家,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通过微信革了QQ的命,巩固了社交领域的地位。而社交网络,是整个互联网里,最有价值和最难撼动的领域。

经过十几年的发展,微信也已经不仅仅是个社交产品了,而是一个大的平台。微信里面的功能非常多,简单划分一下的话,大致可以分为三类:

社交产品:包括聊天、通讯录、朋友圈、附近的人等

自营业务:包括支付、发现页的搜一搜、看一看和九宫格里面的各种服务

内容平台:连接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,包括公众号、视频号、小程序等

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微信。

微信的核心功能是通讯,本质上来说它是社交产品。虽然微信和Facebook产品形态不一样,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公司。对于社交产品来说,沉淀在产品里的社交关系链,是其最核心的壁垒。

开发一个类似于微信这样的聊天工具并不难,难的是如何让用户抛弃他在微信里面沉淀的社交关系,转而使用一个新的产品。可以说,根本无法做到。

在《如何识别一家公司的真假护城河?》中说到,护城河大致可以分为4类,其中,最强大的是网络效应。具有网络效应的企业往往是平台型企业。在这个平台上,既有生产者,也有消费者。生产者来这里是因为这里有消费者,消费者来这里是因为这里有生产者,阿里、美团、抖音、滴滴都有一定的网络效应。

在各种各样的“网络”里,社交网络是最强大、最牢固的网络。相对于其他具有网络效应的平台,社交网络具有赢家通吃、不容易被新技术取代和高频的优势。

社交网络是一款赢家通吃的产品

社交网络是一款赢家通吃的产品,在每个国家都一样。这是因为,具有网络效应的行业,一般都是赢家通吃的行业,何况社交网络还是网络效应里最强大的一种。

上面的产品都具有网络效应,并且难度依次递增,其中,社交网络的网络效应最为强大。这也是小米推出米聊、网易推出易信、移动推出飞信、阿里推出来往都失败的原因。微信虽然做得很好,但其他产品做得也不差;腾讯虽然有钱,但这里竞争对手没有一个是吃素的。可见,竞争是这个社会的常态,投资一定要买具有很深护城河的企业。

从投资的角度来说,有网络效应的企业就是有很深的护城河的企业,只要价格合适就可以购买并长期持有。这样的企业地位难以撼动,能为股东赚很久的钱

社交网络不容易被新技术取代,可以长久地赚钱

社交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社交关系,“社交关系”是一个无形的东西,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,它不容易被新技术取代

例如,诺基亚被智能手机取代就属于被新技术取代的典型案例,燃油车会不会被新能源车取代还很难说,但新能源车已经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了。

再比如百度,它提供的搜索依然是最强大的中文搜索,但是移动互联网以后,在手机这个小屏幕上更适合“刷”,而不适合“搜”了。搜索这种输入关键字然后在浏览器中跳转来跳转去的方式,非常不适合手机,所以,百度就这样掉队了。

最近生成式AI很火,大家一方面想寻找里面的机会,一方面也担心对自己业务的影响。毫无疑问,在今年年初的财报会议上,腾讯的总裁被问到了在大模型上的布局以及对业务的影响:

整体来讲,刘炽平认为大模型技术对腾讯是非常有利的,腾讯的业务组合包括社交通讯与游戏,这两项的特点都是有很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,需要非常高端、非常优质的内容去制造,这符合AIGC 提高高效率、制造内容的特点。 另外,刘炽平表示,腾讯的业务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大模型等技术颠覆,但可以通过该技术去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。例如在游戏业务部分,目前很难通过AIGC直接创造一个游戏,但在游戏的创造过程当中,可以通过AIGC 提高创作效率,这就是腾讯业务组合会在大模型潮流里的获益。

因为社交产品更多的是人和人交流,所以,至少可以确定腾讯不会被大模型等技术颠覆。相反,还可以通过大模型来赋能自己的业务。

社交网络是最高频的应用,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

最近在看《深蓝的故事》,作者是一个警察,里面讲了很多吸毒导致家破人亡的例子,希望大家吸取教训。有一个读者评论说,吸毒绝对不能碰,别说就戒毒了,大家连戒手机都做不到。

我们每天拿着手机,当然不是因为“手机”特别有魅力,而是手机里面的服务和内容吸引着我们,这其中,最高频的就是社交网络。
高频有非常多的好处,例如手机厂商会优化微信的启动速度,让微信的体验变得更好;用户记不住那么多App,在换手机以后,只会装回部分高频使用的App,高频应用更有黏性,低频应用的用户就这样自然流失;此外,在与竞争对手竞争时,高频应用也处于有利的位置。

例如,在移动支付领域,支付宝刚开始处于领先地位,微信支付后来居上,现在已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。从营销的定位理论来说,支付宝是支付工具,微信是聊天工具,理论上说支付宝应该是大家使用最多的移动支付才对。但是,架不住人类是懒惰的动物,用户每天泡在微信里,支付时直接用微信支付很方便,何况还在各种群里抢了红包沉淀在微信里。支付宝面临微信支付的竞争,打出了多维打高频的口号,其实是一厢情愿。阿里能丰富支付宝的功能,微信就不能做吗?这个社会充满了竞争,最重要的是如何阻止竞争对手进入自己的领域。

自营业务包括支付、购物、搜一搜、看一看和九宫格里的各种服务。这里,有一部分并不是腾讯提供的服务,而是腾讯的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。但是,对于微信13亿用户来说,又有多少人关心(或者说是分得清)微信里面的服务是不是由腾讯提供的呢?当然,提供给合作伙伴的入口,绝对不会是免费的,一切都算在了股权里。

因为微信用户多、使用频率高,搭上微信入口的应用,都能够得到巨大的流量支持,然后取得成功。由于张小龙对产品的克制和对用户体验的重视,即使腾讯内部,要想获得微信入口也是千难万难。拥有了微信的流量入口的加持,业务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。

微信的流量有多强大?看看下面这张恶搞图就知道了:

作为社交网络的微信连接人与人,作为内容平台的微信,则是连接用户与服务。例如,公众号、视频号、小程序等。

在我们使用微信的过程中,很少看到微信在做运营,例如,用户量Top 10的公众号,点赞Top 100的视频,腾讯官方提供的小程序等。

这是因为,作为平台的微信,希望它的生产者越多越好。内容或者服务提供者越长尾,平台的价值越大。

这一点贝佐斯有深刻的见解:

即便行业守门人的意图再好,也会阻碍创新。在自助化的平台上,再天马行空的创意也能尝试,因为没有守门的专家会立马插嘴说:“这肯定行不通!”你知道吗?在这些不可思议的创意中,有许多的确成了现实,而这种集思广益的受益者便是社会自身。

作为内容平台,大家现在使用最多的是公众号。最近微信正在推广类似于小红书的图文内容,大家以为微信要抢小红书的生意。其实并不是,微信只是想降低创作的难度,让人人都可以创作。

视频号是当前腾讯内部最重视的业务,如果将它对标为抖音的竞品,则很难成功。如果将它视为内容平台的一部分,即视频只是内容的一种载体,那么,视频号一定会成功的。因为微信的用户天然有发视频和看视频的需求,并且公众号作者有直播的需求。

小程序可能最是被大家低估的一个平台,它看起来不起眼,用户用完就走,毫不留恋。但实际上,小程序能够连接各行各业,小程序上可以提供政企服务、可以实现O2O、可以做电商。随着小程序的使用增加,能够提升平台的价值,丰富微信各个业务的使用场景

总之,内容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微信的整体价值。

既然社交网络粘性这么强,护城河这么深,有没有一种可能,我左手腾讯、右手Facebook,然后指望它俩给我养老?

有人就是这么干的。雪球创始人方三文买得最多的就是腾讯和Facebook。不过,段永平评价Facebook说企业文化不行,简单来说就是创始人人品不好。这个后面考虑写文章专门分析一下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《浪潮之巅(第四版)》的第20章《社交网络和Facebook》,这里面说了很多例子。

全文完,感谢您的耐心阅读。

欢迎关注:


访客,请您发表评论:

网站分类
热门文章
友情链接

© 2024. sitemap